银行的白银年代我依然坚定看好招行(下)
发布时间:2025-05-21 08:00 浏览量:2
在前面的上篇我阐述了为何银行会进入白银时代,在中篇我谈了招行在银行白银时代里的2点竞争优势:深耕零售金融、消费金融,权益类财富管理的探路者。今天我来讲一下剩下两个优势:
提前布局股权投资
目前国内金融行业实行分业经营,银行通常是不能参与券商经纪业务、股票自营业务和风投业务。银行的投资部门更多是做企业债券的承销和投资。但是,最新的风向看,国家正在支持国有大行和优质的商业银行通过金融投资公司(AIC)助力创新。
实际上,招行布局股权投资要远远早于这个时点。我们往上回溯,招行最早开始模模糊糊向股权投资业务靠拢始于“千鹰展翼”计划。
2010年,招商银行正式启动实施了“千鹰展翼”计划。该计划旨在每年发掘1000家具有高成长空间、市场前景广阔、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进行全方位金融扶持。通过推出“创新型成长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从创新信贷政策、创新融资产品、创新私募股权合作等9个方面,培育和扶植这些企业逐渐积累在品牌、专利、团队、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实力。同时通过为企业提供上市前、中、后期一整套全流程成长财务顾问服务,为企业提供打破发展金融瓶颈、冲击全新发展层次的“资金之匙”。
可见早在15年前招行就开始着力发掘和储备具的潜质的企业加以发掘和陪伴。千鹰展翼计划为后来招行的股权投资储备了大量优质资源。
招行的股权投资业务真正开始加速是2013年前任行长入主招行后,他亲自出马说动时任瑞银投资银行中国区联席主管、亚洲区副主席的某高管入职招行开始操刀招行的股权投资业务。招行启动多年前布局的一枚闲棋——招银国际。招银国际是招行在香港注册的金融投资公司,拥有丰富的牌照和展业资格。
招行利用招银国际港资公司的身份反向在国内开展风投IPO业务。招银国际先后完成了多单创造性项目,并投资了一大批“股王”,比如:辅导360从海外退市在国内重新上市;发掘并投资了宁德时代,寒武纪,蜜雪冰城,阳光电源,海底捞等一批优质企业。在2020年年报中,招行曾经披露过一个惊人的数据:在本公司开立募资专户的IPO上市企业数167家,占当年境内上市企业数的42.93%。这说明当年40%的IPO公司是由招行发掘的。
最近几年招行在这一块的信批低调了许多。但是实际上招银国际的竞争力并未下降。我引用雪球博主二郎价投的一张图来证明一下。他统计了2024年12月到2025年2月期间在港股IPO的中国内地公司,共20家IPO,其中50%将募资账户开在招行,40%选择了招银国际作为承销商,45%将招行选作主银行,70%和招行有业务合作,更多的信息如下图1所示,再次感谢“二郎价投”的无私奉献。
图1
从图1的信息我们不难看出招行在股权投资,IPO辅导上市等领域的优势并没有减弱更没有消失反而是在加强。未来,我国金融市场的股权投资业务会蓬勃发展,招行必然能够利用先发优势在其中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背靠大股东具有海外扩张的潜力
最后这个只能算半个优势。就是在我国产品出海和企业出海方面,招行相对国有大行肯定是没有优势的。但是,相对于其他股份制银行还是有一定优势。
首先,招行是股份制银行中国际化布局最早的银行。2006年招行港股上市,2007年收购香港永隆银行。后面,以永隆银行为跳板,一面巩固自己在香港金融行业的地位,另一方面开始积极在海外布局。目前,招行已经在新加坡、伦敦、纽约、悉尼、卢森堡等国际金融中心开设了分支机构。
但是,招行的海外布局思路和未来国家的产品出海、企业出海思路略有偏离,后面肯定要有所调整。招行最初的海外分支机构布局是围绕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中心构建,主要是服务国内高净值人群的资产全球配置为目的。短期内,我国的产品出海和企业出海的主要方向不是欧美日等成熟发达经济体,而是一带一路国家。相对来说,工行,建行等国有大行的海外布局就更符合国家的思路,比如:工行在海湾国家和东南亚有很多分支机构。
不过我觉得大家也不必担心,因为招行拓展海外业务有一个最大的助力,就是招行的大股东——招商局。招商局创立于1872年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招商局积极参与全球港口物流建设,网络扩展至40多个国家,深耕细作海外园区,构建国际产能合作平台,引进各国企业600多家,实现与各方的共同发展,共利互赢。商业影响力、品牌带动力显著提升。
有招商局集团这家深耕航运和海外业务的大股东作为助力,我相信后面招行一定可以在中国产品出海和企业出海的大潮中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
通过这一系列的文章,我已经阐述了中国的银行业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而招商银行自身的前瞻性业务布局暗合了国家对于银行业未来发展的规划。所以,在未来十年招商银行能够在中国银行业的白银时代中占据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