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后发先至”?这一局,我们早就算到了!
发布时间:2025-04-11 07:41 浏览量:7
原创 李荣茂
4月2日,当特朗普挥舞着关税大棒砸向全球时,整个世界屏住了呼吸。可谁也没想到,不到12小时,中国一套行云流水的反制组合拳已精准命中其七寸。这记漂亮的"接化发",让华盛顿精心策划的关税攻势如同重拳打到了棉花堆上。国际社会再度意识到:今日之中国,早非几年前那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探路者。
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2018年白宫突然抛出关税清单,全球市场哀鸿遍野,股市暴跌,大家夜不能寐。七年弹指一挥间,当熟悉的关税战鼓再次擂响时,中国商务部一气呵成连发多道反制措施。这种集体性的从容淡定,就像高手过招时的气定神闲。
而细看此次反制政策的闪电出击,绝非临时抱佛脚的仓促应对。
应该是从2018年的关税战开始,我们就料到了美国有一天还会故技重施,不断积累数据,用于推算税率变化的敏感性,并为今日反杀埋下了伏笔。
而且对我们而言,具有借鉴意义的数据很多。大家可以回想一下2021年的海运危机,当时全球运费暴涨,效果都是加在商品上,那商品价格被加成以后,对出口量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完全可以从类似的事件中积累数据、进行推理分析。所以说,当西方智库还在用线性模型测算关税影响时,中国的政策司早已构建起多维度的动态推演体系——从海运运费暴涨时锻造的"价格耐受力",到越南等国被迫抬升的关税基准线,每个变量都成了校准反制火力的标尺。
不仅如此,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海运危机的结果是什么?是即便海运运费暴涨,中国的出口量依然暴增。原因很简单,无非就是大家找不到更合适的替代品,中国的商品即便是涨价,美国的消费者也不得不接受。因此无论是加税还是加运费,事实上本质都是一样的。
此外,综合中国体制内做事追求四平八稳的风格来看,仅仅12个小时,即便是高层领导们加班开会,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通过各个部门碰头、商讨,再对外公开政策。当然,更不会匆忙地出台一个没有经过各部门表态通过的政策。所以这说明了什么?应该早在之前,就已经对各种可能性提前准备了反制预案,这次只是触发而已。
如果再往前推的话,就不得不提今年3月份的两会了。
当时可能还有人纳闷,年初的旅游热、AI狂潮、机器人风口等等发展都不错,明明一派复苏景象,为何政策却要强调“超前发力”?而且整体来看,今年的政策也是相对激进的,给人一种在悲观下保持乐观的感觉,比如要加大财政的赤字率、要搞特别国债、搞大规模的以旧换新等等。而在过去不久的2022年、2023年、2024年,当时国内的经济情况还没有今年好,为什么政策就没有如此激进?
现在看来,这一切都能说明不少问题,或许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在注意提防特朗普政策了。而且我们不可能三月初刚开完两会,然后三月下旬再突然想起来做一下预案,预防特朗普的各种的“出其不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或许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今年的政策如此超预期了。
如果事实真如我们所推测的这样,那中国必然也会留有不少的后手,也就是说,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手段来对付美国。
据财联社最新消息,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乱挥“关税大棒”,美股此前陷入了“跌跌不休”之势。而就在强硬推出“对等关税”后不久,特朗普却令人意外地“逆转态度”宣布,已授权对不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实施90天的关税暂缓。而且特朗普还表示,是因为“这些国家在他的强烈建议下,未以任何方式、形式对美国进行报复”。
另外特朗普还要对中国征税的关税提高到125%,并立即生效,他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意识到剥削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日子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可接受的。”特朗普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特朗普想等我们主动打电话?那就继续等着吧!
4月9日晚间,我们的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已经发布公告,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调整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由此前的34%进一步提高至84%。所以中国的态度也很明确。
现在这场关税战还在持续发酵,而这次特朗普的目的能否顺利达成,也许还不能匆忙下结论。但我们清楚的是,此次政策闪电战的背后,离不开中国的厚积薄发。从2018年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行云流水的见招拆招,中国应对贸易战的进化史堪称现代版的"庖丁解牛"。
而这场关税攻防战最深刻的启示,或许还在于破除了对"非常规手段"的迷思。当某些人还在为特朗普的"不按常理出牌"大惊小怪时,中国用教科书般的应对证明: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花拳绣腿都是徒劳。这就像太极拳法讲究的"以柔克刚",我们既没有在关税数字上逞口舌之快,也没有陷入情绪化的对抗,而是用系统性的政策储备与美国正面相抗。
不管怎么看,2025年的这场关税交锋都或将成为一个新的转折点。因为当西方政客还在用中世纪的地缘思维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早已跳出零和博弈的窠臼,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棋盘上落子如飞。而眼下这场博弈的胜负手,或许已经不在于关税高低,而在于谁能用“规则”重构未来,后续我们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