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投 | 广州市北达博雅社会工作资源中心:为困难造口患者搭建心灵驿站
发布时间:2025-08-08 00:28 浏览量:11
编者按:
由广州市民政局主办,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承办的第十二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自2025年3月启动以来,经项目征集、专家评审、项目路演、实地核查等程序,评选出56个公益项目,涵盖为老服务、助残服务、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救助帮困、社区服务五大服务领域。为持续跟进创投项目进展,强化项目宣传,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将定期发布各项目服务实录、活动招募信息等项目动态资讯,欢迎持续关注!
项目名称:“医路常伴”困难造口患者支援计划
创投主体:广州市北达博雅社会工作资源中心
在广州中山六院的病房走廊里,五颜六色的扭扭棒在略显苍白的环境中绽放成花。在社工和志愿者带领下,患者和家属用双手一点点“扭”出生活的色彩和希望。这是“医路常伴”困难造口患者支援计划项目组精心搭建的“心灵驿站”之一。2025年7月,在第十二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的资助支持下,这个由医务社工、医护人员、爱心企业、志愿者共同织就的温暖支持网,正悄然改变着数十个困难造口患者家庭的生活。
病友工作坊:手作传祝福,OH卡解心结
“哇,阿姨,你这朵花配色真好看!”
“住院太闷了,你们来了真好……能天天都来吗?”
在中山六院知识城院区综合外科走廊活动区,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围坐一圈,手中的扭扭棒在欢笑声中变成一束束充满生命力的花。7月18日和25日,两场病友工作坊成了病房里的“小太阳”。制作间隙,大家自然而然地交流起护理经验、就医心得,曾经的烦闷在共同的手作时光和相互理解的言语中被驱散,温馨的氛围在走廊里弥漫。
社工通过 OH 卡带领患者及家属探索心路历程与疗愈力量,让参与者通过OH 卡倾诉内心的彷徨与恐惧,释放情绪,并梳理自己拥有的外部资源,寻找内在力量,以更好地适应疾病,渡过难关。
活动的尾声,家属们将亲手制作的 “柿子花束”送给亲人,传递浓浓的爱意。一位沉默的男孩格外用心地制作了一束“事事(柿柿)如意”花束,一笔一划地在卡片上写下对患病姐姐的祝福:“祝姐姐早日康复!”他将这份祈愿,郑重地送给了病床上的姐姐。
7月29日,在中山六院的金融城院区的“造口人之家”,另一场主题为“撑起心伞,绘见阳光”的工作坊更侧重于心灵的抚慰。社工引导大家通过正念冥想放松紧绷的神经,再借助简单的“雨中人”图画和OH卡(心灵图卡),让参与者描绘压力、寻找支持、守护希望。当被问及最近的“雨滴”(压力)时,一位长年照顾患病丈夫的妻子忍不住留下了眼泪,说起她一路以来的艰辛,对许久未见的母亲的思念。另外一位15岁肠癌患者的妈妈也抹泪袒露心声:“我的孩子还那么小,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让他受这样的罪。都是我不好啊,我把他带来人间受苦。”社工和志愿者安静地陪伴、倾听,让她们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
随后,社工引导大家描绘 “雨伞”,寻找能量与支持,引导参与者选取卡片,联想生活中能带来支持、力量的事物,描绘 “花朵”,守护希望与期待,将对未来的期盼和守护的东西填进花朵里并填色,让大家在活动中收获力量与希望。
爱心餐援助:暖胃更暖心,传递细微关怀
“爱心餐吃着特暖心,真的谢谢啦!”一位患者家属接过热乎的饭盒,脸上写满感激。对于术后饮食需特别注意、家属又分身乏术的困难造口患者家庭来说,一日三餐常是难题。7月,70份精心搭配、兼顾患者禁忌和家属营养的“爱心餐”,成了传递关怀的“信使”,暖了胃,更暖了心。看着家人安心用餐,一位疲惫的家属由衷感叹:“真的很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们能更专心地照顾病人。”
个案服务:解燃眉之急,点希望之灯
对于陷入困境的家庭,“医路常伴”的社工如同“探路者”,深入个案,精准帮扶。7月,项目组持续跟进4个困难家庭:为因巨额医疗费愁眉不展的家庭,详细讲解救助政策,协助梳理申请条件,协助申请补助;为困难患者及家属送去急需的爱心餐和健康守护包;为被疾病阴云笼罩、情绪低落的年轻患者和心力交瘁的家属,提供倾听、疏导与陪伴服务。一点一滴的帮助,如同穿透阴霾的光束,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也让他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重新拾起面对生活的勇气。
护理宣教:专业指导护航,提升护理能力
科学护理是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保障。7月,项目组联合医院造口师开展了2场造口护理宣教会。护士们围绕患者最关心的日常护理难题——用品怎么选、清洁怎么做、并发症怎么防、误区有哪些——进行手把手指导,现场解答疑问,并送上实用的健康护理包。这样的“及时雨”,让患者和家属心里更有底,手上更有准头,护理能力实实在在得到了提升。
多方协作:凝聚社会力量,让爱“落地生根”
造口手术后的生活,对许多困难家庭而言,是身体、经济和心理的多重负担。为了能够多维度协助他们解决困难,7月以来,项目组积极搭建跨专业服务团队,多方链接资源。与中山六院护理部造口护理组对接,敲定了“医疗专业支撑+社工全程陪伴+社会爱心补给”的协作模式。与广州中味餐饮、佛山粮信餐饮等爱心企业反复沟通,只为那一份份能准时送到病床前的“爱心餐”,一份份造口护理包能精准送达最需要的患者手中。每一次会议,每一个电话,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资源流动起来,让帮扶精准落地,真正为困境中的患者家庭“卸包袱”、“添底气”。
“能天天都来吗?”病房里那句朴素的期盼,正是项目组努力的方向。下一步,“医路常伴”项目将继续深化与医院、爱心企业的合作,汇聚更多社会暖流。爱心餐、护理包、康复知识、病友互助、心灵关怀……项目将通过这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服务,为困难造口群体编织起一张更密实、更坚韧的支持网,让更多困难造口患者和家属在支持网络中感受到力量,从容走向康复之路。
项目简介
第十二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资助项目
“医路常伴”困难造口患者支援计划
本项目以困难造口患者及家属为中心,为患者提供疾病适应、情绪舒缓、资源链接、政策咨询、同路人支持等涵盖“身、心、社、灵”的全人服务,开展个案服务、病友工作坊,整合社会资源,通过“耗材补给+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社会网络搭建”四维帮扶,减轻困难造口患者的经济压力,提高困难患者及家属的护理能力,降低病耻感与心理压力,为患者搭建社会支持网络,提升其就医过程中的人文关怀,让造口患者活得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