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顶刊论文到管线梯队:以岭药业的创新中药“成长方程式”
发布时间:2025-08-01 18:44 浏览量:6
2025年6月,国家药监局一份缩短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时限的公告,意外让中药创新药站到了聚光灯下——文件明确将中药1类创新药纳入30日快速审评通道,这与资本市场对“中药=传统”的固有认知形成鲜明对比。而以岭药业,早已用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突破性成果,证明了中药创新的硬核实力。
作为中药现代化的标杆企业,以岭药业的创新底色,首先写在研发投入的账本上。过去三年,其研发投入分别达8.95亿、9.35亿、9.08亿元,稳居A股中药板块前三;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从7.15% 跃升至13.94%,1516人的研发团队规模更是冠绝行业。这种“真金白银”的投入,正在结出硕果:2023年10月,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登上《美国医学会杂志》(影响因子120.7),成为首个问鼎国际顶刊的中成药研究。该研究纳入3797例患者,证实通心络可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36%,一年期风险持续降低,为中药循证医学添上重磅注脚。
不止通心络,以岭药业旗下芪苈强心、参松养心等多款产品,均有高标准临床试验成果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自然・医学》等国际顶刊,累计斩获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用“现代医学语言”讲清了中药疗效。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拥有17个专利中药,覆盖8大临床疾病系统,其中心脑血管用药占营收59.52%,通心络、参松养心等3个品种年销售额稳定在10亿级,构成坚实的业绩基本盘。
市场曾因呼吸系统产品的周期性波动对以岭药业有所顾虑,但2024年公司已完成库存出清,冲减收入、计提减值等动作后,业绩轻装上阵。按2019-2023年平均净利率测算,当前85亿左右的年收入可支撑约12亿元净利润,对应市盈率不足20倍,估值优势渐显。更关键的是,其成长性并未停滞:过去5年,5个一类新药获批,4个进入医保;2024年芪防鼻通片上市,柴黄利胆胶囊等2个中药、苯胺洛芬注射液等化药进入申报阶段,6款中药、3款化药在研,形成“成熟品种稳基本盘、管线品种拓增量”的梯队。
支撑这一切的,是创始人吴以岭教授创建的络病理论——这一中医药原创理论不仅成为研发源头,更吸引全球学者自发研究,推动相关药品走向国际化。加上集团旗下民营三甲医院的100多个院内制剂(每年计划转化1-2个),以岭药业构建起“理论-临床-产业”的闭环创新生态。
当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当资本市场逐渐看清中药创新的价值,以岭药业的故事正在改写:它不仅是17个专利中药的拥有者,更是用现代科技激活传统智慧的探路者。正如其管线中不断推进的新药所示,中药创新的天花板,才刚刚被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