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球上建立卫星导航系统,美日欧联合发力!中国准备得怎样了?
发布时间:2024-09-12 18:17 浏览量:58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以后在月球上不用怕迷路,因为中国准备开发月球导航系统了。
今年6月,中国科学家设计了一套月球导航系统方案,其实,在此之前,美日等国都有月球导航的构想,不过只停留于构想层面,始终未能实现。
中国的这套方案与他国相比有什么不同,能够顺利实现吗?
迄今为止,在地球上使用的导航系统共有四个,分别是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欧洲的“伽利略”,以及俄罗斯的“格洛纳斯”。
在这四大导航系统中,美国的GPS是最早出现的一个,发展多年,如今已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导航系统,拥有30亿庞大用户群体。
GPS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4颗为一组,分布在6个不同轨道上,能够对全球进行定位,精度很高,光是民用的就达到了10米。
美国曾靠着GPS独霸全球多年,也积累总结了许多技术经验,如今要在月球上建个导航系统,作为“老师傅”的美国,应该是众望所归的那个。
可他们却提出了一个离谱的计划,不准备建新的,直接准备在月球上用上老掉牙的GPS。
他们对自己的系统很有仔细,202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一群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压着草稿做计算,最后稿纸如山,得出惊人结论:
即便远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依然能收到GPS信号。
据他们所说,这结论不是靠几个数据就得出,还有实例,他们发现位于月球轨道上的航天器,能获取到GPS信号,精度甚至高达200米,进一步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虽然GPS确实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但是想隔着38万公里对月球导航,实在有些不靠谱。
很快,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就甩出一份研究报告,让美国认清了现实,研究发现,在月球附近确实能收到GPS的信号,但与地球相比,强度只到三十分之一。
信号弱也就算了,月球上面还有许多大山阻挡,再加上月球背面几乎无法收到信号。
所以,想沿用GPS来对月球进行导航,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
从地球上导航不行,如何才能实现月球导航呢?只能靠中继星。
在这方面,我国是最有经验的,我国在2018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中继卫星,今年上半年又发射了鹊桥二号,成功帮助嫦娥六号完成月背采样,战功卓著。
美国显然不满足一颗小小中继卫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早在2020年,就提出了一个“月球网”架构。
按美国设想,准备在月球椭圆冻结轨道上部署2-3颗中继星,为月球南极、背面等偏僻区域探索提供通信支持。
不过,这虽然听起来很厉害,但也只是计划。
在2022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有了新动作,他们计划向月球轨道发射几颗卫星,构建出“月球通信中继与导航系统”。
到2022年,美国向月球轨道发射了一个名叫“顶石”的卫星。
这颗卫星是长着翅膀的立方体,长20厘米,宽20厘米,高34.05厘米,重25公斤,跟个微波炉差不多,却称“世界上第一颗月球导航卫星”。
在这颗卫星发射的前一年,欧洲航天局也不甘示弱,提出一个名叫“月光”的计划,听起来很浪漫。
他们计划在2027年前后,建成一个“月球共享与导航系统”,由于时间紧迫,准备在明年就发射第一颗“月球探路者”卫星,为这个计划起个头。
与此同时,曾戳破美国幻想泡泡的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也准备发射8颗卫星,建造“月球导航卫星系统”,连月球南极地区的导航业务也包揽。
月球导航的难度虽然月球导航各有各的想法,但真正实施月球导航,不光是发射几颗卫星就能完事,这让很多国家望而却步。
这其中的难点有三,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地面系统,还有一个是月球的特殊形状。
时间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最是飘忽不定。
在地球上六十分钟是一小时,二十四小时是一天,在月球上不一样,月球比地球小得多,引力也比地球弱,时间流速要比地球快58.7微秒。
虽然1微秒只有1秒的百万分之一,这点差距根本觉察不到,可如今导航定位系统的精度已经达到微秒级,58.7微秒足以谬之千里。
月球时间一直悬而未决,各国在进行探月时,只得先用自己的时间,然后换算“协调世界时”。
美国倒是“热心肠”,为解决月球时间不同意问题,今年4月2日,白宫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下达指令,让他们为月球,包括未来准备登录的其他天体,都定个时间。
这个时间被叫做“月球协调时”,按照计划将在2026年制定出来正式使用。
此消息一出,曾签署过《阿耳忒弥斯协议》的国家,立刻与美国站同一条战线上,致力推动“协调月球时”成为国际标准。
有了一个准确的时间参考,未来登月自然方便许多,但美国目的并没有这么单纯。他们这样做,是想率先占据制定规则的权利,就像当年制定美元规则一样。
除了时间问题外,缺失的地面测量系统,也是月球导航的一大难题。
如今地球上卫星导航系统,之所以能看穿复杂的地面环境,进行精准的定位,可不止天上挂着的卫星在起作用。
在地面上,还有一个大地测量观测系统,有来这套系统的加持,天上的几颗卫星,才能混得风生水起。
可月球上却是空空如也,并没有这样的系统。
此前,美国国家地理空间局准备建设“月球参考系统”,可后来一盘算,没有足够观测数据,建不了。
月球导航系统最后一个难度,跟月球的形状有关。
月球虽叫做“球”,在地上抬头一看也是个圆盘,但真正的月球并不是标准的球,而是一个三轴椭球体。
因为面向地球的是最大的一头,所以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圆的。
因为月球这种不规则形状,使得轨道上的航天器容易受引力等各种因素,产生偏差。
我国在发射鹊桥二号时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发射在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上,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轨道,航天器在这里的出现的偏差是最小的。
知道建立月球导航系统困难重重,所以美国、日本、欧洲并不打算单干,三方势力联合,并准备构建一套他们说了算的国际标准。
这时候的中国,又是如何准备的呢?
中国月球导航今年6月,中国研究团队通过对中继通信、月面导航、星座建设等方面的总和研究,最终提出了“导航星座”的方案,用于实现月球导航。
这套导航系统由21颗卫星组成,分三个阶段对月球进行四重全面覆盖。
第一阶段,部署2颗冻结轨道卫星。冻结轨道指的是偏心率和近地点幅角保持不变的轨道,是由月球南北不对称的引力场造成的特殊轨道,简言之,一个相对稳定的轨道。
有了这2颗卫星,月球偏僻的南极地带,就能实现100%的一重全面覆盖,保证这一地区通信顺畅。
接着到第二阶段,再次部署6颗冻结轨道卫星,以及2颗近直线晕轨道卫星、1颗L2晕轨道卫星。晕轨道是地月系统的特殊轨道,相当于前往环月轨道的缓冲区。
这里的L2其实算是一颗中继卫星,除这颗卫星外,还有一颗类似的L1卫星,两颗卫星的作用,是解决月球一些地方接受不到信号的问题。
其中一个是南极,因为南极对地球仰角小,信号容易被高山遮挡,一个是月球背面。
L2负责月背通信,有了第二阶段部署,月球背面也实现了100%的一重覆盖,此时站在月球任何位置,都能与地球通信。
接着到了第三阶段,部署4颗椭圆冻结轨道卫星、2颗近直线晕轨道卫星、1颗L1晕轨道道卫星。
三阶段完成,整个月球也已经实现了100%四重覆盖,已经能够对月球的任何地点,进行全时导航定位。
在这项方案在实施之前,还要结合轨道参数进一步优化,精益求精,使其成为完美的星座构型。
现如今,美国、日本、欧洲三方合力,我国看似孤军奋战,实则是无数的科研人员在并肩作战。
究竟谁先在月球上建好导航系统,又是谁先在月球建设基地,拼的不是没有实现的设想,而是真正的实力。
信息来源:
大象新闻 2024-08-23《中国要在月球搞基建!美国急欲统一“月球计时”|新闻眼》
观察者网 2024年07月14日《北斗"绕月版"?我国科学家:全月面导航需21颗卫星》
环球时报 2024-07-17《多国布局月球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