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挑大梁·韧性中国|改革热土培育创新集群 开放枢纽链通世界机遇
发布时间:2025-07-09 15:57 浏览量:7
编者按:经济大省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经济大省以怎样的姿态奔跑、如何勇立潮头挑大梁?央广网策划推出“经济大省挑大梁·韧性中国”系列报道,记者深入科技创新、改革发展最前线,以生动故事和一线观察,展现经济大省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担当作为以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积极探索。
央广网南京7月9日消息 在九号公司常州研发生产基地,一台电动两轮车从零部件组装到整车下线仅需30秒;与此同时,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的轨道吊正将印有“中欧班列”的集装箱稳稳装上列车。车间与港口的繁忙图景,恰是江苏以深层次改革破障、以高水平开放聚势的生动缩影。
“江苏的发展优势,是在长期改革开放中逐步形成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分析道,“完整的产业链条、活跃的创新生态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构成了江苏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改革与开放如同车之两轮,始终相辅相成。深层次改革为高水平开放提供制度保障,高水平开放则为深层次改革注入强劲动能。江苏以全国1.1%的土地,贡献了10.2%的经济总量,正是这种双轮驱动的协同效应,让江苏持续走在全国发展前列。
拆掉“玻璃门” 政企协同闯深水区
九号公司常州研发生产基地内,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有序进行着生产、组装和检测工作,电动两轮车穿梭于路测区域——这座全球最大的智能短交通产品研发生产基地,今年5月刚迎来第700万台智能两轮电动车下线。谁能想到,这片蓬勃景象的起点,竟是新北区奔牛镇一块曾被标注为“低效工业用地”的闲置厂房。
“盘活闲置厂房,我们仅用半年改造就实现了投产。今年新项目验收后,几个工作日就拿到了不动产权证,省下大量时间和资金。”九号公司电动车事业部华东制造基地负责人仲荣感慨道。这“闪电战”背后,是当地政府精准施策的改革组合拳:“土地云仓”平台数字化破解选地难题;“拿地即开工”覆盖全类别产业项目,平均缩短建设周期超2个月;“竣备即发证2.0”则通过数据共享,实现竣工验收备案与不动产登记“零材料、不见面”同步办理。
九号公司生产线(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婕 摄)
营商环境的“软实力”,正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硬支撑”。九号公司将政策红利注入创新研发:2024年投入约8.3亿元研发资金,研发人员占比近三分之一,全球范围内累计获得知识产权5680项。当地政府同步铺设人才生态链——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与线上线下零工市场建设;持续实施“百校千企万名英才集聚工程”,累计建设高校引才工作站97家。
“企业每前进一步,都能踩到改革铺设的跳板。”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数据局政务服务管理处处长郑步伟点明关键。江苏省推动的“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优化服务”理念,正在这里具象化。依托招推服一体化机制,通过“准入即交底”“注册即领照”“拿地即开工”“开工即接电”“竣备即发证”等举措,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全链条融合服务。
从盘活一块闲置地,到崛起一个创新集群,九号公司的故事折射出江苏改革的深层逻辑:当政府甘当“拆墙工”破除制度壁垒,企业勇做“探路者”创新突围,便能携手在改革深水区蹚出一条双向赋能的通途。
架起“连心桥” 跨海越陆链全球
仲夏的连云港港,巨轮靠泊、班列鸣笛。6月30日傍晚,一列满载日用品、办公用品和机械设备的班列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启程,穿越霍尔果斯口岸,奔向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自1992年首趟国际货运班列鸣笛至今,这座港口已累计发运超过1.7万列、近140万标箱的“钢铁驼队”,铿锵铁轨正丈量着江苏开放的广阔天地。
码头前沿,一列载有哈萨克斯坦优质小麦的国际班列刚刚抵达,62个集装箱便通过“一箱到底”模式,迅速登上驶往越南海防港的货轮。“不到1小时!班列进站,货就上了远洋船。”现场操作人员的话语简洁有力。这“一箱到底”模式,全程使用同一集装箱(原箱、原封号、原产地证),叠加海关、海事、铁路共建的“绿色通道”与信息化手段,让货物在港核销放行时效提升70%。效率产生磁吸效应,哈萨克斯坦过境中国的日用品、出口的矿产品与粮食,超八成在此集散。今年1-5月,江苏对中亚五国出口89亿元,同比增长21.4%,效率优势正转化为强劲的贸易动能。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央广网见习记者 李婕 摄)
面对全球供应链波动,连云港的通道创新持续突破。里海沿岸的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先导区启用,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遥相呼应,“三节点枢纽一体化”的新动脉已然成形。“我们打造的不仅是一条物流通道,更是连接欧亚、稳定可靠的大动脉。”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恒学表示,“通过优化节点、提升效率,目标是让跨里海这条‘黄金走廊’真正降本增效,惠及沿线伙伴。”这突破传统的跨里海通道,为中欧班列开辟了更灵活、更稳定的新选择。
连云港的突破,映照着江苏开放的韧性与活力。今年前5个月,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3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幅高于全国。尤为亮眼的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进出口1.15万亿元,增长9.9%,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速4.7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江苏的路径已然清晰。正如吕永刚所指,改革要拆“玻璃门”,开放需架“连心桥”,核心在于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制度、政策与要素的协同支撑,让改革开放的综合优势得以释放。这意味着,既要勇闯改革“深水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扫清制度藩篱;更要攀登制度型开放新高地,以开放能级的跃升驱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当智能生产线与跨海货轮同频共振,当改革的热忱与开放的胸襟交融激荡,江苏正以其独特的“双轮驱动”实践,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画卷上,奋力镌刻下属于自己的坐标。
监制:伏成镭
策划:栾永胜
采制:吕倩媛 李婕
鸣谢:连云港市委宣传部 连云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常州高新区党工委(新北区委)宣传统战部 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数据局
- 上一篇:阳新:巧手拼贴千年韵 童心传承非遗情
- 下一篇:马兴军|科技向善 赋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