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板房”到“直播间”,阿木尔林业局女管护员何喜燕的林海“逆袭”
发布时间:2025-05-12 16:14 浏览量:3
本报记者 高伟 通讯员 徐恩强
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茫茫林海深处,总有一群“绿色守护者”用脚步丈量山林,以汗水浇灌初心。阿木尔林业局龙河林场管护员何喜燕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位被同事亲切称为“燕子”的女管护员,扎根林海十五载,用坚韧与热爱书写着新时代林业人的巾帼担当。
林海“哨兵”:用坚守筑牢生态防线
清晨三点的星光,午夜十二点的月光,见证着何喜燕的日常。作为进入大北极旅游区的第一处省级检查站的“守门人”,她深知森林防火是“天大的事”。1987年“5·6”大火的灼痛记忆,让她始终保持着“火魔在前”的警觉。
在防火紧要期,她在检查站支起遮阳伞,化身“移动宣传站”。对每一辆过往车辆,她都要递上防火宣传单,仔细检查火源;对每一位游客,她都要耐心讲解林区防火知识,并详细介绍大兴安岭旅游景区、特色美食等。15年来,经她手登记的车辆超百万辆,发放宣传单30余万份,排查隐患200余次。“护林防火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句话,她常挂在嘴边,更刻进心里。
从昔日没电没水的旧板房,到如今配备自来水净化系统、暖气、网络的现代化管护站,何喜燕见证着林区的发展变迁。林业局党委的关怀,让她更觉责任在肩。她认真学习管护知识,严格执行“五不准”入山制度,累计救助猫头鹰等野生动物10余次,实现辖区内16年“零滥伐、零盗猎、零非法开采”。
山林“红娘”:让绿色资源变“金山银山”
除了守护绿水青山,何喜燕还是林区“生态经济”的探路者。尽管家中有脑瘫的女儿需要悉心照料,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贴身赡养,家庭重担如千钧压肩,但她从未被困境击倒,反而在荆棘丛中开拓出一条创业新路。2016年,借着生态旅游兴起的东风,她在管护站挂起“爱心服务站”牌子,为游客提供免费咨询、供水、维修工具租借等服务,让管护站成为“温暖驿站”。
更亮眼的是她的“云端突围”。注册微商、朋友圈带货、直播推广,她将大兴安岭的蓝莓、蘑菇、灵芝等山珍,通过互联网推向全国。2021年,在林场党支部支持下,她成立网红指导小组,利用抖音直播带货,年销售额突破10万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要让更多人看见家乡的美,尝到家乡的甜。”她的话语里,透着林区人的质朴与智慧。
铁骨“柔情”:以站为家诠释责任担当
管护站的火炕上,一边是工作台账,一边是患病的女儿和年迈的母亲。何喜燕的工作日志里,既有防火巡查记录,也有照顾脑瘫女儿的用药时间表。为了兼顾工作与家庭,她把母亲和女儿带到山上,让管护站成为“特殊的家”。
“母亲和女儿需要我,森林也需要我。”这句话道尽了她的两难与坚守。林业局党委的关怀如春风化雨,为她开辟微商发货绿色通道,支部书记亲自指导直播,同事们轮流帮她分担家务……这些温暖,让她在困境中始终保持乐观。“组织给了我力量,我也要把这份爱传递出去。”她主动带新手学习管护技能,分享创业经验,成为职工口中的“燕姐”。
每当晨曦掠过林海,她戴上防火巡查的红袖标,又化身母亲为女儿梳理头发;当暮色浸染群山,她在台账本上记录完最后一处隐患,又打开手机镜头展示野生蓝莓果干。有人问她累不累,她总说:“山风知道我的脚印,屏幕那头的笑脸知道我的心意,这日子,苦里泛着甜。”
从旧板房到现代化管护站,从防火宣传员到“云端山货娘”,何喜燕的故事里,藏着大兴安岭最动人的变与不变——变的是守护生态的方式在迭代,不变的是“替山河妆成锦绣,把国土绘就丹青”的初心。正如她常说的:“燕子飞得再远,也要衔泥筑巢;我守在这里,就是给绿水青山‘筑巢’。”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