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英东葬礼:棺盖国旗,霍启刚手捧遗像,何鸿燊扶灵,李嘉诚到场
发布时间:2025-03-19 16:35 浏览量:7
2006年11月7日,香港街头万人空巷。
警车开道、道路封锁,灵车缓缓驶过,沿途市民自发驻足默哀。
霍英东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有非国家领导人享此殊荣。
赌王何鸿燊以80岁高龄坚持扶灵,李嘉诚、李兆基等香港顶级富豪悉数到场,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主持仪式,中央领导人的花圈摆放在灵堂中央。
这场被媒体称为“香港史上最高规格”的葬礼,不仅是对一位商人的告别,更是国家对一位“红色资本家”的至高致敬。
为何一位商人能享受如此礼遇?
答案藏在霍英东的一生里——他不仅是香港地产大亨、奥运功臣,更是抗美援朝的“走私英雄”、改革开放的探路者。
他说:“我这一生,从没做过对不起民族的事。”
01
1923年,霍英东出生在香港一艘摇摇欲坠的舢板上。
父亲是驳船工人,全家挤在不足5平方米的船舱里,连鞋子都买不起。
7岁那年,台风夺走了父亲和两个哥哥的生命,母亲带着三个孩子“上岸”求生,住进湾仔贫民窟的铁皮屋。
霍英东后来回忆:“冬天漏风,夏天闷臭,邻居常得肺痨,但母亲坚持让我读书,说这是唯一的出路。”
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18岁的霍英东被迫辍学。
他做过烧煤工、糖厂学徒,甚至因操作失误炸毁实验室被开除。
直到战后,他靠倒卖日军遗留物资赚到第一桶金,用借来的2万港元拍下40台轮船机器,转手翻倍卖出。
母亲劝他重操祖业,他购入4条船成立运输公司,从此踏入商海。
1953年,霍英东首创“卖楼花”(分期付款购房),让普通市民也能买得起房。
这一模式引爆香港楼市,一年卖出100栋楼,更盘活了濒临倒闭的制造业。
他因此跻身香港十大地产商,被称作“地产教父”。
香港经济由此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联合43国对华禁运,连青霉素、纱布都被列为“战略物资”。
霍英东秘密组建船队,夜闯鲤鱼门海峡,将黑铁皮(制油桶原料)、药品运往内地。
国民党军舰曾撞沉他的货船“黑猫号”,港英政府以“走私”罪名起诉,他却巧妙利用法律漏洞胜诉,仅被罚款200港元。
三年间,他运送物资超百万吨,却坚持“不赚国难财”。
黑铁皮笨重价低,常需倒贴运费;药品利润微薄,还要躲避炮火和搜查。
周总理评价:“霍英东是港澳工商界的患难之交。”
多年后,他成为香港唯一受邀参加抗美援朝纪念会的代表。
02
1978年,中国打开国门,但外资观望不前。
霍英东以“探亲”名义回广州,投资2亿港元建白天鹅宾馆,中国首家中外合资五星级酒店。
他坚持“四门大开”,普通市民可自由参观。
开业当天,万人涌入,只为看一眼抽水马桶和大理石地面。
宾馆首年盈利超千万,成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工程。
1988年,霍英东接下南沙开发重任。
他斥资60亿买下3万亩滩涂,修路架桥、建码头学校,甚至以1港元象征性出让地皮给政府。
如今南沙已成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价估值超3000亿。
他说:“这里会是下一个香港。”
1974年,中国亟需重返国际奥委会,却被台湾占据席位。
霍英东带着长子霍震霆奔走全球,自费宴请国际委员,甚至遭遇死亡威胁。
5年后,中国终于恢复席位。
1984年洛杉矶奥运,他携全家赴美,看着许海峰射落首金泪流满面:“这是我一生的荣耀时刻!”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霍英东捐资2亿建水立方,却因癌症未能亲见2008年盛会。
临终前,他嘱托子孙:“体育强,则中国强。”
长孙霍启刚迎娶“跳水女王”郭晶晶,延续家族与体育的缘分。
03
霍英东生前立下严苛家规,二房、三房子女不得经商,长房三子分管体育、商业、南沙项目。
长孙霍启刚捧遗像扶灵,被默认为第三代接班人。
他弃商从政,当选香港立法会议员,推动青年融入内地;妻子郭晶晶以“下嫁”姿态成为霍家口碑王牌。
他一生捐款超150亿港元,建学校、医院、体育馆,非典期间改造ICU拯救无数生命。
去世后,霍家未陷争产丑闻,反因低调与爱国形象持续获得社会尊重。
网友调侃:“霍启刚夫妇是豪门清流,爷爷攒下的福报还在。”
霍英东的葬礼上,新华社悼文称他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商人身份之外,他更是打破封锁的冒险者、改革开放的破冰船、体育复兴的筑梦人。
李嘉诚说:“他赚的钱都给了国家,我们做不到。”
何鸿燊感慨:“他是最精明的朋友,也是最大的对手。”
从舢板上的赤脚仔到国旗加身的“国士”,霍英东用一生证明:商人的天花板,可以是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