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NNn7NTeefCkQ">

  1. 📩

      🌸
      🥎📤
      📉
      🐼
    • 👬
    • 🏘🍵
      🆓
      🍂
      🤶
      🚞🔢
      🦋
    • 🔎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如何走出文理融合的新路

      发布时间:2024-11-11 06:54  浏览量:11

      2024年,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的数字演绎剧场在进行数字展陈内容的用户体验测量实验。武汉大学供图

      为了找寻答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赵一鸣从2013年起,就开始面向大数据环境,研究知识组织、知识服务等学科核心领域的理论建构问题。他说:“数智化赋能,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和研究范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少研究工作都可以利用数据驱动或AI赋能的方式来开展。”

      在大众的认知里,相对自然科学实验来说,哲学社会科学的实验既无法利用材料做实验获得数据,又不能通过检测设备等科学装置进行验证。如果要在高校成立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那么需解决何为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如何建立实验室以及如何“做实验”、怎么搭建科研系统等一系列解题关卡。

      赵一鸣给出的思考是: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化,发现新问题,揭示新规律,提出新观点。在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以“文理交叉、数智赋能、共建共享、实验创新”为研究理念,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11月4日,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会上,来自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带上了获奖作品,为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发展建言献策。

      如今,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一项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事业。2020年年底,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印发通知,启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试点建设工作。2021年,教育部设立了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通知中明确,实验室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平台,是培养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服务党和国家决策的重要载体,是完善科研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释放科研活力、开展重大科研攻关的试验田。

      何为“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2021年,北京大学语言学实验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试点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其实早在1925年,北大中文系语言学实验室(当时名为北京大学语音乐律实验室)就已经开始探索,提出了“鉴于研究中国语音,并解决其中一切与语音有关系之问题,非纯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不可”的实验室宗旨。北大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探索一直在继续。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解释,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要通过引入先进的研究工具和方法,推动文科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文科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建设也促进跨学科交流合作,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广阔的平台。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自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姜国华说。

      2024年,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在中乌联合考古发掘活动中拍摄古迹图片。西北大学供图

      清华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从一出生起就极具理工色彩。2021年,同样作为首批试点建设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成为跨学科交流平台。为打通文理交流的脉络,该实验室利用数据融合、大数据技术与工具的基础条件平台展开跨学科交流,将数字化技术运用至政策推演仿真和社会实验等创新研究之中。

      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各所学校的路径均不相同。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汇集了数据库和2000多个数据分析案例,覆盖了中国家庭能源消费调查、中国家庭数字经济调查、全球民意调查、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等命题。中国人民大学数字政府与国家治理实验室的定位是推进“国土空间、网络空间、市场空间、生活空间”四大空间的战略性、前瞻性、实践性问题研究。

      何为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似乎很难为其找到一个确切的定义。2023年,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通知中,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内容做了进一步解释: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应着眼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前瞻性、综合性、复杂性问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深度合作及与理工农医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和催生新的学科和学术增长点,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转型,产出重大成果,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水平,建成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教学科研咨政并重的高质量创新平台。

      其中明确要求,实验室需具备解决重大问题的科研实力、鲜明的研究特色、明确的主攻方向和创新的研究方法,在相关学科领域有扎实的研究基础。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搭建之路

      从2020年至今,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如何建、如何开展科研攻关、有何创新经验等问题,成为不少高校持续交流的命题。

      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筹建过程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不停琢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科学性如何理解?怎么体现?

      袁振国思考:“以前哲学社会科学就是讲道理,觉得有用就使用。现在我们要把道理转化为技术,把技术转化为产品。”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来说,挑战之一是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把成果拿到实践中去锻炼,接受社会的检验。

      带着这项任务,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智能教育实验室)团队曾研发了一款作文自动阅改系统。使用者用系统扫描一篇文章之后,只需等待两到三分钟,即可获得用词造句的评价分析。经过比对上百个学校教研应用的情况,袁振国发现该系统已经超过了大部分教师的批改情况。“通过软件的应用,教师的教学模式从讲解作文转向了评价作文。”

      2024年,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山西长治观音堂进行文物扫描作业。浙江大学供图

      在该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大门上,袁振国带着团队贴上了一句话——“发展有温度的智能教育”。袁振国认为实验室的目标之一是要探索可转化发展路径,促进智能教育的发展。

      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成果转化,是“探路者”必须完成的一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要求,实验室要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开展交叉创新研究,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和科研范式变革,产出重大成果,为知识体系创新赋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要建设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产出成果,那么需要回答好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人才流通的关键一问。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提出了一个想法,即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不是各个学科在物理空间的简单集合,也不能成为不同领域人才的扁平化排列。

      康震认为,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打通可以共享的算力基础设施,实现跨学科、跨实验室之间的数据共享。基于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做过一次创新尝试,即利用智能化手段建立了大型资源应用平台“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再打通该平台资源生成专家研究系统,加快传统人文学科的研究。《基于“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的上古出土文献韵文数据库建设》的国家语委项目便是该创新做法下的成果。

      “这些建设中出现的挑战也就是我们的科研命题。”康震说。

      除了成果转化和资源打通等关卡之外,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还关注到了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面临着跨学科的协作模式、人才队伍评价机制、基础设施支撑水平等共性挑战。”立足清华的实践,彭刚认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不断加强交流合作,汇聚多方力量,基于集体智慧解决复杂问题,整合多元机制共谋长远发展,建设开放包容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推动文理融合的“探路者”

      穿越时空“石窟”长廊在“2022年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大放异彩。万里江山画中现,人在画中游千年。丝绸之路沿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最重要的8座石窟的9组龛像一一呈现。

      这一场“让文物活起来”的展览背后有着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的研究方式创新。在探索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设立了文物数字化、艺术与考古图像智能计算、书画古籍修复、科技考古等研究团队和物理实验空间,摸索出一套科学实验实现图像采集、智能计算实现图像解读、本体验证实现图像基因的评估与应用为主线的新型研究范式。

      从2021年起,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和教育强国建设任务,高校教育家们在实验室建设里写下了特色平台、创新研究方法、管理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探路者”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数据法治实验室主任时建中称,团队成员是摸着石头过河。起初,中国政法大学聘请了12位院士和数据、法律相关的法学家、行业专家组成了咨询委员会。时建中和校领导的思考是,“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的目的是要生产知识,并利用知识解决重大的法治问题”。

      针对大数据杀熟等法律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实验室曾围绕个性化推荐技术进行科学研究,探索如何通过数据法学去服务数据法治工作。

      团队启动数据实验室后,采用算法和模型等方式,模拟了暂停个性化推荐之后的交易网站。数据显示,一旦个性化推荐机制停止运转后,交易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动,用户的选购行为也会出现困难,反而影响了市场经营活动。时建中和团队解读报告后发现,个性化推荐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那么法律不应该对此进行过多限制和干预。

      正是走通了多个小型研究探索,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实验室第一次拿到了重点研发项目。后来基于团队的法学、数据分析等多维度能力,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实验室发布了2022年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专题报告》《反垄断司法大数据报告》等权威报告;参与了相关立法工作。“在推动数字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实验室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时建中给出的“解题思路”是:要建设好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打造有组织的科研和数据驱动的科研,建立机制和平台为科研探索提供保障。

      一边摸索一边做,分析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多年的建设经验,袁振国有了总结性“答案”。他概括出价值伴随、文理交叉、产学研一体化等关键词,即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要有价值导向,能为社会文明进步带来成果。此外也要促进交叉学科的建设,如让教育学与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知识交融;探索理论到技术应用的闭环。

      经过近4年的努力,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成效初显: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整合信息资源管理、测绘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历史考古等优势学科力量,在智慧数据资源建设、传统文化基因提取、数字化记录建模与演绎呈现等多方面展开研究;南开大学经济行为与政策模拟实验室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和工商管理等“双一流”学科,聚焦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大数据统计学习与推断、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对外开放与全球治理、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5个研究方向开展实验研究……

      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对跨学科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2项、重点项目3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项、重点项目4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6项等;在数据平台建设上,各实验室共自主开发数据库321个、采购数据库324个,自主开发应用软件148个、购买应用软件618个;共出版著作292部,累计提交咨政报告2813篇。在科研成果转化上,共有145项成果实现转化,体现了较高的社会价值。

      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正成为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潮流的重要力量。

      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

      外部推荐

      📧🌭

      🧛👶

      🎼🔬

      moh5W5m1ahsnk">

      🌥⚾
      🎮
        🖕🌼
        1.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