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破壁攻坚,勇当科技型园区“探路者”
发布时间:2025-08-16 23:38 浏览量:3
当下的江苏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绿意葱茏。
这里是“碳路先锋”的冲刺区,追“风”逐“日”的愿景在这里启航;
这里是改革攻坚的烽火台,“核中之核”的战略定位孕育着破壁攻坚、向“新”而行的时代密码。
锚定打造全市“两创”融合发展样板区、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全国领先的绿色低碳创新中心发展定位,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以探路者的担当,以科技型园区科技体制改革破局,让“核中之核”迸发裂变之力,为盐阜大地注入澎湃创新动能。
不囿于传统 改革带来新生
金风前沿技术(盐城)研究院深耕长柔叶片流固耦合研究,致力于优化叶片空中姿态以提升风能捕获效率。国家风电设备检测中心则聚焦风电机组的质量与安全,为风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推动江苏海上风电由规模扩张向质量引领转型。盐城远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则瞄准退役风机叶片处理这一难题,构建起“风电装备—退役回收—再生利用”的绿色循环……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风电科创中心上演的技术接力,正是“一楼栋一产业,一产业一生态”理念的生动写照。
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按照“上下楼上下游、相邻楼相邻链”的建设理念,根据“1+7+N”的总体思路,打造“风光氢储碳海农”七大主题科创中心,紧扣研发实验、成果转化、技术交易、概念验证等方向,靶向攻坚中国科学院系、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重点项目,构建起集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场景应用于一体的全生态创新体系。
同时,园区创新打造“小管委+大公司”运管体系,形成管委会统筹决策、公司市场化推进的叠加效应,逐步推进岗位设置和团队建设,构建涵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打造专业型、实体化、示范性的现代化园区样板。
“我们始终以改革破题、以担当铺路、以示范立标,勇当科技改革‘排头兵’,努力为科技型园区改革创新提供经验和表率。”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良好的发展态势吸引大院大所、龙头企业落地。截至今年上半年,园区新增高企1家、“四上”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省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正朝着长三角重要的新兴产业孵化高地加速迈进。
不只是园区 绿色赋能未来
当新技术、新产品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氢能自行车、氢能接驳车在园区有序行驶;路边的楼梯间安上光伏幕墙,摇身一变成为高效“微型发电站”;大陆智源、新石器研发的巡逻机器人守护着园区的安全;500余米Topcon晶硅电池光伏步道,每一块地砖就是一个小型发电单元……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不仅是一个科技园区,更是一座未来生活展示厅、技术进化实验室。
场景创新,正成为撬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重要支点。当新技术、新产品迫切需要对接市场需求,场景便成为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核心载体。
聚焦打造城市型零碳社区试点,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持续推进技术示范型和应用推广型场景。目前,园区已建成零碳社区数智平台及风光氢储碳和机器人“1+6”系列示范场景,支持10多项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日前,全国首家“碳+AI”便利店在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正式营业,逐步探索一套完整的低碳、普惠、科技的碳循环体系,让绿色低碳行为成为新风尚。在这里,“现金+积分”组合支付,开启绿色消费新潮流。“在超市的棚顶,我们安装多个摄像头,它们利用AI进行人脸和动作的精准捕捉。此外,我们的货架也配备重力感应装置。”“碳+AI”便利店负责人介绍,消费者可以通过园区电车入园、光盘行动、氢能自行车出行、零碳科普互动答题等多种减排和低碳的互动场景来获取碳积分,并使用“碳访西伏河”小程序积累的碳积分兑换现金券,用以抵扣商品的实际支付费用,真正实现“积分当钱用”。
复合双风轮风机、氢能广场、混储电站……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用一个个鲜活的应用场景,传递坚定向“新”的积极信号:绿色低碳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不止步科研 成果奔向市场
在国科华创的生产车间,0.18毫米至2毫米厚的钛纤维气体扩散层正从生产线送出。这枚轻薄“薄片”内部密布数千个微型结构,“它是水电解制氢装备里的关键部件,既要支撑膜电极,又要分配水、电、气、热,让电解反应能稳定进行。”公司总经理张科解释,这些微米级钛纤维交织的结构,对制氢效率和成本影响很大。
此前,国内高端钛纤维气体扩散层多依赖进口,自主研发的产品性能难以满足工业级需求。国科华创依托华北电力大学刘建国教授团队在氢能核心材料方面的技术积累,持续攻关,成功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可落地的产业化方案。“光是超细钛纤维制备,就试了上百种工艺参数。”张科说,团队最终在超细钛纤维拉制、三维梯度结构设计等技术上取得突破,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相关产业化的空白。
“氢能核心材料产业化需要完善的产业链。”张科感慨道,“园区建有氢能科创中心、可再生能源中试基地,落户众多氢能领域科创企业,已形成‘制氢—储氢—用氢’的产业链条,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吸引力,更是产业竞争的制胜关键。”
科研成果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推进“技术经理人+产业加速器”的链接支持,建立产创融合转化体系。聚力技术经理人资源精准匹配,强化创新政治生态协同,建成“概念验证—产品中试—技术交易”的创新服务链条,打通技术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10-100”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风力发电叶片无人机电阻检测技术研发、无人机叶片外观智能巡检系统研发、风电叶片复合材料结构全周期实时监测与预警算法研发……”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海洋可再生能源行业分中心技术经理人徐杰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盐城昊宇风电设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需求。
6月里,技术经理人马不停蹄:组织相关领域深度研判与二次诊断,对比意向技术团队的综合实力,进行线上对接、组织现场调研……功夫不负有心人,盐城昊宇风电与盐城工学院在风力发电叶片无人机电阻检测技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成功达成。
“从需求到落地仅2个月左右!” 作为技术经理人团队中的一员,徐杰难掩激动,地方产学研的深度合作,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学科建设提供鲜活路径。
在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这片热土上,科技与产业的交响持续奏响,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速奔跑。未来,随着科技型园区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链条创新生态的日益完善,盐城绿色低碳科创园必将在绿色低碳发展的赛道上跑出更快速度、闯出新的天地,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能、更鲜活的样本。(撰稿丨孙欣 戴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