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聚力担使命 大道通途谱新篇丨蜀道集团党外代表人士风采录③
发布时间:2025-08-02 06:32 浏览量:9
为广泛凝聚共识,更好发挥党外人士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近期,我们特别推出“同心聚力担使命 大道通途谱新篇”专栏。本栏目将聚焦蜀道集团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共7个民主党派245名盟员中的代表人士,多角度生动讲述他们在投身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动人故事,彰显新时代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磅礴力量与崭新气象。期待通过这些鲜活故事,激励全体蜀道人见贤思齐、凝聚共识,携手画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清晨七点的宜宾北收费站,月亮还挂在天边角落。罗太勇已身着反光背心,手持对讲机穿梭在车道间,额头沁出的汗珠在顶灯下泛着微光——此刻入口车流量仍以每分钟18辆的速度涌入,而三天前这里刚创下单日6.2万辆次的纪录。作为川南高速最繁忙的城市之门守护者,他像一枚螺丝钉,在车流与数据的漩涡中牢牢拧紧保畅的闸门。
2023年岷江大桥封闭施工,日均4.4万辆车流如决堤洪水般“冲击”收费站。他在监控屏前连续蹲守72小时,双眼布满血丝,用红蓝笔在图纸上画出潮汐曲线,首创“早7晚9”错峰上岗制。当第一缕晨光穿透雾霭,9条车道已全部开启,他沙哑的嗓音通过对讲机传出指令:“ETC5道出现瞬时拥堵,立即启动三级预案!”这一年,他带领团队完成450余人次保畅任务,将拥堵时长压缩至15分钟内,车道开放率始终保持100%。
为破解ETC与自助发卡系统兼容难题,他带着技术团队与厂商进行27次联调。2024年4月15日,当首辆客车驶过全新智能车道时,他后背的工装已浸透汗渍。这个宜宾首个自助发卡项目,让高峰期通行效率提升35%,也让他领回蜀道集团“运维管理先锋”奖状。
“师傅,喝口姜茶再出发!”青年文明号服务台前,收费员小彭正将热饮递给滞留司机。为打造服务标杆,他带着班组设计出“三米微笑法则”,在复审迎检期间累计开展137次服务演练。当省级评审组走出收费站时,领队感慨:“这里连空气都带着温度。”1.2万人次的志愿服务记录,让宜宾北成为川南高速最温暖的坐标。
作为民建宜宾市委会会员,罗太勇始终践行“同心共济”的党派宗旨。2024年当听闻李声腾同志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的消息后,他第一时间协助组织募捐活动,和民建会员挨家走访商户、发动爱心企业,用48小时完成171位爱心人士的募捐动员。在交接仪式上,他亲手将37150元善款交到烈士妻女手中,哽咽道:“我们守护的不仅是车道,更要守护人心的温度。”
从晨曦微露到星斗满天,罗太勇的皮鞋在岗亭与车道间磨掉半厘米的鞋跟。他办公室的台历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施工进度、培训计划、联席会议——这本特殊的“保畅日记”记录着一位交通人如何用科技重构时空,用坚守丈量责任。当最后一辆货车在暮色中驶离,收费广场的灯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仿佛在丈量着从拥堵到畅通的距离,也在书写着新时代交通人的奋斗诗行。
夏夜的高速公路灯火如龙,成乐高速公路管理中心机房内,徐林紧盯屏幕跳动的数据流,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这是他与机电设备对话的第24个年头。从技术员到技术骨干,24年扎根一线的他用双手呵护着高速公路的“神经脉络”——机电系统。
同事们常说:“设备出了问题,找徐林准没错。”24年来,徐林的足迹遍布辖区高速公路的每一个角落,对沿线的每一个机电设备点位——无论是收费站的栏杆机、称重仪、监控摄像头,照明、通风、消防报警系统,甚至是ETC门架的核心设备——都了如指掌。同事们称他为设备的“活地图”和疑难杂症的“活字典”,任何设备的历史故障、关键参数、维护要点,他都能脱口而出。
高速公路上的ETC门架系统数量庞大、位置分散、高度较高,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效率低、成本高、风险大(需高空作业车),且难以做到实时监控。作为一线维修骨干,他敏锐地意识到,必须用科技手段解决这个难题。他没有停留在抱怨上,而是利用业余时间钻研自动化控制、图像识别、物联网等新技术,积极查阅资料、请教老师,主导研发出“成乐高速公路门架智能巡检系统”,如今该系统在成乐高速公路成功应用,这套系统不仅实现了对门架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常态化巡检,显著提升了巡检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运营风险,为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智慧运维树立了新标杆。
他不仅是机电设备稳定运行的“守护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汗水保障着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更是科技赋能智慧高速的“探路者”,以创新的勇气攻克技术难题,提升运维工作效能,身为民建会员,他以实际行动彰显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是当之无愧的“机电先锋”。
2025年5月14日,在高海拔、寒风暴雨交加的螺髻山脉深处,许畅带领攻坚小队历经9小时艰苦奋战,圆满完成西(昌)宁(南)高速(在建)项目无人机安全巡检试飞任务。该任务精准勘察出高速路段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盲区点位,系全国首例高海拔地区高速建设项目低空氢能巡检。
初至西宁高速项目,高海拔、信号差、降雨大风等难题接踵而至。试飞前一晚,昼夜20度的温差冻得人骨头都在疼,许畅边搓着手,边紧盯天气预报,坚定地说:“明天早上6点出发,要和大雨赛跑!”那一夜,他反复修改试飞方案,脑子里不断思索试飞条件和现场信道问题,辗转难眠。
试飞当日,高山荒原上寒风呼啸,人站不稳,只能蹲下保持重心。不到两小时,狂风暴雨袭来,无人机信号受强烈干扰。许畅迅速抹去脸上的雨水,果断下令:“调整信道频率到5.8GHz!”在他的沉着指挥下,试飞得以继续。从清晨6点到下午3点,70多公里的泥泞崎岖路段,他们与滑坡擦肩、被落石砸中车辆,硬是闯过一道道险关。
许畅不仅在低空巡检领域敢为人先,还积极推动“服务区+低空经济”多场景应用。在成都绕城东服务区,他精心打磨救援流程,让无人机装载应急救援包及时为受伤骑友送去药品,温暖了群众的心,也标志着公司在地空双向服务新赛道迈出重要一步。此前,雅康高速天全服务区实现西南首例服务区无人机配送;今年,“低空+交通服务多场景应用”成为全省首批试点,推动服务区商业提质转型。
作为民建会员,他热心会务工作,积极献计献策。在民建武侯总支、交通总支联合举办的“低空经济无人机应用”主题活动中,围绕“低空+”政策、低空安全巡检、技术创新等方面与会员朋友们交流分享,提出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共安全保障的建议》提案,以“民建智慧”书写参政履职答卷。
如今,许畅又带着无人机和满腔热忱奔赴下一个试飞现场,持续开拓创新,赋能高速公路交通服务新跨越。
清晨的深圳,金融中心的玻璃幕墙映出第一缕朝阳。何诗快步走进蜀道融资租赁公司的大门,手中的文件夹里是一摞亟待解决的抵押登记材料——当地审查部门以“非金融机构”为由拒绝办理,项目推进陷入僵局。她深吸一口气,指尖轻轻敲打着文件夹,仿佛在叩击一道亟待破解的金融壁垒。
接下来的七天里,她像一位“金融外科医生”,带领团队穿梭于办事大厅与会议室之间。从国家政策文件到法律意见书,从历史案例佐证到客户协同论证,她将每一份材料打磨成攻克难关的“钥匙”。在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主持的协调会上,她直面质疑,声音坚定:“融资租赁的合法性有法可依,我们的业务模式经得起推敲。”当律师团队最终点头认可时,窗外已是华灯初上,而她终于露出了连日来第一个舒展的笑容——抵押登记顺利办结,项目资金如期放款。
凭借着民建会员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的热忱与视野,何诗将每一次“从零开始”的工作任务视为机遇与挑战,更视为党外代表人士履职尽责的担当。在融资部,她迎难而上,从无到有搭建体系;在交通运输事业部,她带领团队奋力拼搏,实现了投放量从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的华丽逆袭,完成蜀道融资租赁公司首笔央企融资业务、首笔保理授信业务;在产业金融部,她再次带领新团队勇闯新局,取得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完成首笔产业协同业务、首笔长三角区域业务投放。她还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牵头撰写《租赁物标准指引建议》《建筑施工业产品手册》等实操性成果,为业务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累累硕果背后,是她对事业的无限热忱和精湛的专业能力,荣获公司及蜀道资本集团颁发的“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作为民建会员,何诗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党外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她将民建组织的优良传统融入岗位实践,用一笔笔扎实落地的业务,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着智慧与力量,在蜀道集团壮阔的发展蓝图中,书写着属于党外代表人士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