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增动能 “医”心为民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10 17:51 浏览量:7
近年来,南宁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党建引领公立医院改革纵深推进,以创新驱动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紧扣“党建引领、改革赋能、惠民提质”主线,全力推进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从管理体制的创新突破到服务模式的智慧转型,从前沿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到便民惠民举措的扎实落地……一项项创新实践开花结果,一个个鲜活案例彰显改革成效。《健康南宁周刊》推出的一系列报道深度展示南宁市卫生健康系统的典型经验与优秀案例,揭示“红色引擎”如何为医疗改革注入强劲动能,邀请大家共同见证党建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绘就的时代答卷。
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
全力打造智慧医疗 推动服务优化升级
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九医院)作为三级综合医院,长期面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基层诊疗能力薄弱、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与人才短缺、传统诊疗模式低效等难题。为破解发展桎梏,医院党委以获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南宁市)子项目为契机,锚定“打造区域心脑血管防治中心”目标,创新引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治疗系统,构建“防—救—治—康”一体化体系,走出了一条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为区域医疗健康事业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领航聚合力 同心共进谋发展
医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融入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成立以院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项目专班,制定包含目标、措施、责任人及完成时限的“四定”清单,把人工智能建设纳入医院“十四五”规划及党委年度重点任务,形成清晰的实施路径。
为确保项目落地,医院建立周例会、月督查、季考评机制,及时解决AI系统建设中的设备调试、人员培训等问题。同时,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和医院医技党支部“科创先锋队”,推动党员骨干牵头AI系统建设、学科建设等关键任务,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良好格局,为智慧医疗落地生根筑牢组织根基。
AI赋能提质效 打造智慧“新高地”
医院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智慧医疗“三大工程”,推动医疗服务升级优化。
智慧诊断工程中,医院去年底与医疗AI头部企业合作,在全区率先引入人工智能影像平台,集成冠脉CTA、脑卒中CTP等AI算法,覆盖疾病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全流程,打开了智慧医疗新局面。
医院人工智能影像平台采用的非门控钙化积分AI系统,能够准确测算非门控胸部CT平扫的钙化积分,并在准确性评价中与门控钙化积分展现出良好的一致性。这项创新技术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人力,还大大提高了冠心病早期筛查评估的准确性。如今,市九医院在常见的冠心病、卒中、肺结节、骨折等疾病的筛查中都应用了AI系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在智慧救治工程中,AI系统能自动识别危急值病例并触发红色预警,脑卒中诊断响应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2至3分钟,进一步提高救治效率。智慧管理工程则基于AI技术对人群自动分类、对高危患病人群自动生成随访计划和干预措施;医生可以根据系统自动分析的健康指标,为高危患病人群提供精准服务。自系统部署以来,已为2.71万余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今年上半年随访1.27万余人,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精准医疗—高效服务—科学防控”闭环管理,为辖区居民健康管理提供全周期智能服务。
技术强基优服务 惠及民生“零距离”
医院持续提高心脑血管专科诊疗能力,带动医院整体高质量发展。
放射科在日常工作中利用AI技术,自动识别和分析医学影像中的异常区域,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诊断依据。无论是冠状动脉狭窄、头部微小动脉瘤等疾病的检测,还是病灶的定位、定量和定性分析,以往人工需要以小时计的工作,AI都能在检查完成后1至2分钟给出初步诊断结果,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放射科AI系统自动生成结构化报告,患者日均服务量从80人次提升至120人次,让患者真正享受到数字赋能带来的便捷,改善就医体验。
此外,超声科引入乳腺超声AI辅助系统,微小肿瘤识别率明显提升,目前完成检查6万多人次。心电图室搭建“心电一张网”,基层上传心电图最快30秒内可获得诊断反馈,预警急性心肌梗死病例17例,平均抢救时间缩短45分钟,显著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和患者救治成功率。
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市九医院搭建“1+5”远程影像协作平台,以1个三级医院为中枢、5家乡镇卫生院为节点,配备高速影像传输系统,实现“乡镇拍片、三级诊断”。目前,多家乡镇卫生院已接入该院人工智能平台,通过人工智能平台和区域影像系统为就诊病人出具人工智能影像诊断报告,实现市县乡智慧一体化,区域重大疾病防治能力显著提高,让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
(陆华)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联建设深耕实践 优质服务守护安康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一医院)积极投身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成立市一医院医疗联合体,2019年成立市一医院医疗集团。作为医联体(医疗集团)牵头医院,市一医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强化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打造跨区域分级诊疗格局,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体系,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市一医院医联体建设模式。
联建共建聚合力 医疗协同惠民生
医院秉持“党建引领、机制创新、资源共享、群众受益”理念,构建以医疗集团中心医院为牵头单位、各成员单位参与的党建医联体。建立“四联三同”党建医联体工作机制,即组织联建、业务联建、队伍联建、品牌联建,同步谋划、同质管理、同台考核,夯实医联体合作基础。融合紧密型、松散型医联体合作,专科联盟及远程医疗等多维度的医联体合作模式,与南宁、北海、百色、贵港、桂林等区域的医疗机构开展多样化合作。突破行业系统壁垒,与广西司法行政系统所属各医院党支部开展联建共建,打造“3+2+1”医联体戒毒医疗新模式。
资源共享强基层 服务供给再优化
市一医院坚持与医联体成员单位共享医疗优质资源、秉持协同发展理念,一边“请进来”一边“走出去”,促进中心医院与医联体合作单位业务深度融合,共享优质医疗资源,广泛开展党建带团建、青年联谊、医警二代互动、文化艺术交流等系列活动。
共享人才培养建设资源。近三年来,市一医院培训成员单位3万余人次,免费接收成员单位人员进修学习1000余人次,指导医联体内职称晋升1000余人次,187人通过副高级职称申报。
共享医疗技术与服务资源。市一医院遵循“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理念,开展远程医疗协作,合作单位突破47家,服务范围扩大至桂林市等7市,逐步织密中心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牵头组建专科联盟8个,参与区级医院牵头组建专科联盟25个,促进成员单位间技术合作和经验共享。推进医联体内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帮助基层医院开设新科室10余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0余项,补齐基层业务短板。指导12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或推荐条款,4家单位通过国家三级医院评审。“医联体三塘模式”成功推广,复制到10余家基层及二级医疗机构等。
分级诊疗促提升 就医福祉节节高
夯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制度。设立医联体综合服务部和转运中心,优化双向转诊流程,构建全域急救服务体系。市一医院牵头织密急救服务网络,已建设综合服务站22个,设置专人专岗,2024年转诊近4000人次,为1000人次提供“三优先”服务,随访2600余人次。
医联体高效联动救治患者。如:三塘镇102岁老人摔伤后,依托医联体绿色通道5小时内完成上转手术,1周后下转至基层康复;基层心梗患者通过急救通道仅26分钟完成介入手术……一系列急救案例显示了“市一速度”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近三年数据显示,市一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年均达95.1%,门诊及出院患者满意度持续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感与获得感显著提升。
通过党建引领医联体高质量建设,市一医院党建医联体工作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南宁市级多项荣誉,“百年市一 医联医路”品牌影响力、辐射力持续扩大。目前,市一医院医联体合作单位增至110家,拥有10个国家级建设中心,逐步建设成为“立足首府、服务八桂、彰显特色、誉满南疆”的区域性医疗中心,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提供坚强保障。
(陈波)
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
高擎党旗促发展 打造健康服务新高地
在打造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子项目——广西特殊儿童保健康复中心期间,南宁市第二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市二妇幼)高擎党旗,以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为突破口,破解发展难题,催生服务新动能。
政治领航 点燃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
组织建在“链”上,堡垒作用强根基。牢固树立“项目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理念,第一时间成立项目指挥部临时党支部,由党委书记挂帅,22名党员骨干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构建“党委抓总、党员带头、骨干争先”的攻坚模式,将鲜红的党旗牢牢插在项目建设最前沿。
决策融入“芯”中,治理效能大提升。推行党支部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深度参与重大项目决策、审批、验收全链条。项目指挥部临时党支部发挥核心作用,高效解决设备采购、人才引进等关键问题34项,确保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各环节,决策执行畅通无阻。
动能转换 党建业务融合催生“新质服务力”
创新驱动,打造服务“新高地”。直面广西特殊儿童健康服务的结构性矛盾,医院党委以国家示范项目为支点,以前瞻性思维创新构建广西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托育服务中心、产后母婴健康管理中心“三位一体”服务矩阵,首创全市集“公办公营、医育融合、智慧服务、普惠性质”于一体的妇幼健康服务模式,填补了区域公共服务空白。
模式变革,引领行业“新风向”。市二妇幼在“医育融合”领域勇当探路者,成功打造“向日葵亲子小屋”,构建独具特色的“医疗+托育+早教”服务体系。牵头起草“医育融合”地方标准及母婴护理服务规范。“医路创新育见未来”先进经验在全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赋能培训班上推广,为行业变革树立标杆。
公益联动,纾解民生“急难愁盼”。市二妇幼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下的资源整合优势,根据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南宁市工商业联合会、南宁市残疾人联合会、南宁市红十字会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南宁市特殊儿童康复关爱和救助公益项目(试点)——爱的绿荫计划实施方案》,创新发起“爱的绿荫”公益计划,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有效破解特殊儿童家庭沉重的康复费用难题,惠及众多家庭,传递党的温暖。
“医”心为民 发展成果惠泽百姓见真章
服务能级“大跨越”。托育服务中心、产后母婴健康管理中心相继于2024年10月、2025年3月高标准投入运营。康复服务累计超12.9万人次,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实现“双超”目标。牵头组建的专科联盟吸纳39家成员单位,区域协同能力显著增强,康复诊断效率与家长满意度持续攀升,成为区域民生工程的闪亮名片。
改革经验屡“出圈”。医院探索实践的《构建“1+1+6”党建工作体系 凝心聚力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党建案例,成功入选全国“一地一品”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品牌优秀案例。项目指挥部临时党支部探索形成的“党委统筹+支部攻坚+公益联动”特色模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调研组高度肯定。其创新的医育融合标准规范、多部门协同救助机制,为全国特殊儿童健康服务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广西智慧”和“南宁样板”,得到区、市各级调研组及专家同行的广泛赞誉和推广。
(李向阳)
本版审核:张娜 本版统筹:马桢柠
转自: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