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元的伯希和,比始祖鸟还赚钱
发布时间:2025-05-21 16:50 浏览量:1
近些年,户外赛道火热,已经不是啥新鲜事。前段时间,安踏全资收购德国户外品牌狼爪,没过多久,滔搏和挪威高端户外品牌Norrøna达成战略合作,无疑给行业添了两把火。
不久前,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伯希和”)递交招股书,申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算是给户外赛道的火热又添了一把火。
作为始祖鸟平替,伯希和做的是性价比生意,伯希和天猫官方旗舰店里,销量最高的一款“三合一冲锋衣”,券后价469元。比一件冲锋衣卖上千元,走“运奢风”的始祖鸟便宜多了。不过,随着招股书的披露,有些超出常人认知的是,伯希和居然比始祖鸟还会赚钱。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伯希和营收从3.79亿元增长至17.66亿元,3年翻了4.66倍。同期,其净利润从0.24亿元增至2.83亿元,翻了11.79倍。
净利润增速远高于同期营收增速,只是管窥伯希和赚钱能力的一个侧面。如果将伯希和的毛利率、净利率数据和户外同行,尤其是和始祖鸟母公司的数据放在一起对比,结果更有说服力。
2022年至2024年,伯希和的毛利率分别为54.3%、58.2%和59.6%,呈逐年递增态势,远高于同期探路者、牧高笛,以及始祖鸟母公司亚玛芬的数据。过去3年,亚玛芬的毛利率分别为49.7%、52.5%和55.4%。每一年,伯希和的毛利率都能领先亚玛芬几个百分点。
同期,伯希和的经调整净利率分别为7.3%、17.2%和17.2%。作为对比,亚玛芬前两年亏损,直到2024年才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率为4.55%。
▲图源/伯希和招股书
亚玛芬自被收购以来,在不断增强渠道、产品研发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大量的费用支出,其净利率低于伯希和,尚可以理解。但毛利率则是另外一码事。
“以冲锋衣为例,就两个关键点,面料和工艺,拉开成本差距的也是这两个方面。”梁霖从事户外行业10余年,给不少大牌做过代工,他告诉《财经天下》,通常来说,一件冲锋衣的生产成本里,加工费占比大概在2/3,剩下1/3包括面料、拉链、胶条等。虽说同样是代工,不同厂的工费差距能大到5~6倍,面料的价差也能有四五倍。
而伯希和比始祖鸟还赚钱的原因,就藏在这些生产成本差里面。
梁霖透露,他代工过的一些户外大牌,一件冲锋衣的加工费在400元左右,好的面料,一米的成本在200~300元,一件冲锋衣需要2米左右的面料。再加上拉链等配件,“各种成本加起来,就得上千元”。
作为对比,梁霖曾到一家为伯希和代工基础线产品的工厂交流,了解到,一件基础款上衣的工费为几十元,面料和各种配件的成本应该也不是特别高。
“虽然始祖鸟比伯希和定价高很多,但如果看倍率,或者刨除掉各种成本,看最后的挣钱能力,伯希和真不一定比始祖鸟低。”梁霖向《财经天下》表示。
再加上,近些年伯希和通过广告投放、请明星代言等方式,逐渐提高品牌声量和销量,又能通过规模优势进一步压低各种成本。
在招股书里,伯希和方面表示,过去3年累计卖出了380万件冲锋衣,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44%。同期,其包括原材料采购、委托制造在内的销售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从45.7%下降到40.4%。
“试想一下,如果你开了一家工厂,伯希和把你一年的产能都包了,生产要求也不算非常高,大概率,你也会给一个最低价。”梁霖表示,这是他所了解的,行业里的真实情况。当然,除了代工,原材料采购端也是如此。
消费者知道“伯希和”这三个字,不过最近两三年的事。社媒平台上,不少人表示,还是因为自家偶像成毅代言了伯希和,才知道这个品牌,并且为之买单。
不光消费者,业内人也是如此。
有户外服装供应链资深人士告诉《财经天下》,早在十几年前,始祖鸟已经是户外类目里面的标杆了。只不过当时户外热度不高,始祖鸟并没有被很多人知道。伯希和则不同,即便是从业多年,其也是最近三四年才知道这个品牌。
至于伯希和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原因,多位从业者异口同声,称“主要是资本在背后助推”,也有人将其称作“资本户外品牌”。
《财经天下》梳理伯希和的发展史看到,早在2012年,该品牌就已经成立了。创始人是70后安徽夫妇刘振、花敬玲。当年,始祖鸟还没捆绑上“中产”标识,中国三大户外上市企业——探路者、三夫户外、牧高笛还在摸索行业的过程中。伯希和也一直没太大声量。
直到2022年,户外热度骤起,次年,伯希和拿到成立11年以来的首轮融资,此后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
2023年6月,伯希和先是拿到来自安徽创晟、安徽徽元,合计4000万元的投资。两个月之后,安徽文创、利辛产投分别增资1500万元、1400万元。天眼查相关资料显示,上述四家投资方背后,实控人分别为亳州市财政局、安徽省国资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利辛县财政局。伯希和的注册地,就在安徽省亳州利辛县。
紧接着,2024年7月,伯希和又先后拿到来自启明创投、创新工场等,合计2.88亿元的投资。2025年3月,腾讯压哨买入,以3亿元代价,拿到伯希和10.7%的股权,成为最大的机构股东。两轮融资之后,伯希和的估值达到28亿元。
▲图源/伯希和招股书
资本为什么纷纷押注伯希和?
综合多位从业者的观点,一方面,伯希和“不仅有量,还能赚钱”。这一点,通过其复合年增长率、毛利率、净利率数据都能感知一二;另一方面,无论从性价比、穿着场景、产品设计,还是销售逻辑维度看,伯希和似乎都“抓得很准确”。
梁霖告诉《财经天下》,伯希和起家的时候,打了一个概念差,所谓“让专业产品大众化”,通过把冲锋衣的门槛尽可能拉低,同时定价不高,成功给自己戴上了始祖鸟平替的帽子。与此同时,伯希和尤其注重女性市场,比起产品的参数、做工,该群体更关注视觉,伯希和也顺应需求,推出色彩鲜艳、外观好看的产品。
而无论是始祖鸟平替的名头,还是好看的外观,在营销推广的加持下,都能快速转换成销量,然后方便伯希和通过规模优势,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
得到资本加持之后,伯希和又回过头补了不少研发、产品、品牌的课。
比如2023年,其和eVent等供应商达成合作,把相关原材料应用于更高端产品线。在户外领域,eVent是号称能和GORE-TEX媲美的面料,始祖鸟冲锋衣用的就是GORE-TEX面料。
紧接着2024年,伯希和一方面和北大、清华等多所知名大学的登山队、攀岩队、科考队等合作,作为官方指定装备供应商,并赞助无氧攀登者何静,试图树立专业性;另一方面,同年10月,伯希和官宣成毅为全球品牌代言人。官宣14个小时以内,其线上GMV超过了6000万元。
再之后,在一众消费企业赴港上市热潮下,伯希和也站到了港交所的大门外。
靠性价比打开市场、赚到钱之后,然后是重新书写品牌历史、拔高调性。这是在不少消费细分赛道,被反复实践的路径。伯希和也是如此。
2025年1月,伯希和推出了售价更高的巅峰系列。伯希和在招股书里写道,这是品牌最精密的产品线,专门为“户外专业人士探寻各种极端环境设计”。
《财经天下》在电商平台看到,该系列产品售价明显更高,比如一件连体羽绒服定价12800元,一双登山靴定价5600元,一顶“高海拔营地球型帐篷”定价3万元。
“伯希和推高端系列,一方面是为了拔高品牌调性。从某种程度上看,消费者会更认可这个品牌,另外,即便买的是入门级产品,有了高端产品的衬托,也能显得更有性价比。”有从业者向《财经天下》坦言。
另一方面,考虑到伯希和过度依赖部分产品,推新的产品系列,也是在寻找新的增长。
目前,伯希和共有四个产品系列:巅峰系列、专业性能系列、山系列和经典系列。其中,2022年至2024年,更具性价比优势的经典系列,营收占比分别为82.7%、87.2%和88.3%,逐年走高。
不仅在产品系列维度,在渠道、品牌矩阵等多个维度,伯希和也都还存在不平衡、需要补课的情况。这是其比始祖鸟赚钱的另一个侧面。
▲图源/伯希和招股书
渠道上看,2022年至2024年,伯希和来自线上DTC渠道的营收占比常年在75%以上。这也使得其广告及推广费用、平台服务费居高不下。过去三年,这两项支出分别为1.0亿元、2.12亿元和4.33亿元,以每年超100%的增速递增。
品牌矩阵方面,过去3年,伯希和品牌贡献的营收分别为3.51亿元、8.70亿元和17.33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2.7%、95.8%和98.1%。其2020年拿到中国地区运营权的鞋类品牌Excelsior,贡献的营收占比逐年走低,分别为7.3%、4.2%和1.9%。
作为应对,渠道方面,伯希和近两年在大力开线下店。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其已经开出了146家线下门店,其中14家直营门店、132家联营门店,主要位于一、二线城市。品牌矩阵方面,伯希和则表示,之后计划“战略性探索品牌孵化、投资和收购的机会”。
毋庸置疑,户外赛道前景广阔。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户外运动类消费整体规模增幅接近40%。与此同时,在户外用品领域,尽管玩家众多,但还没有形成绝对的行业龙头。
以此为背景,不同玩家都在以积极姿态入局。比如安踏收购狼爪,补齐了“大众户外”这一块缺失的拼图,李宁拿下了瑞典户外品牌火柴棍,滔搏不久前宣布和挪威户外品牌Norrøna合作。
对于伯希和来说,竞争者众多,除了得保住性价比心智,还得和诸多国外品牌争夺高端市场蛋糕。这是除了上市,摆在品牌面前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