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学术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发布时间:2024-12-26 18:08 浏览量:5
“今天我来讲一个遵纪守法的张三的故事……”
“在克孜尔石窟翻山越岭的
考察经历真的很难忘……”
12月24日下午
浙江大学第十届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举行
现场金句频出,笑语不断,气氛热烈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作为全国高校中首创且唯一的
学生文科类学术成果奖
十年来
学生成果奖引领了许多同学
致力学术研究,探索学科魅力
求是求真,知至知终
学术的种子在这里埋下
静待着繁花似锦的未来
“我们要培养能够开拓知识边界、
创造更多机遇的杰出人才。
希望这次评选活动能够营造鼓励争鸣、
互学互鉴的学术氛围,
让同学们在知识和真理的探究中
明确研究的根本目的,
探索未来的发展道路。”
杜江峰校长分享了自己的育人和科研故事
寄语同学们
要筑牢求是初心,涵养内在自信
做求真务实的“攀登者”
赓续中华文脉,勇逐时代巨浪
做锐意创新的“探路者”
开拓国际视野,加强学术交流
做文明互鉴理念的“践行者”
本届学生成果奖自6月启动以来
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
申报数创历年新高
经过系列评审工作
最终评选出30项获奖成果
覆盖11个学院的13个学科
学校还特别设立了最佳组织奖和最佳指导老师奖
为积极组织动员的院系
和辛勤育人的指导老师们点赞
“要让学生到问题的现场去学习。”
“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的沉浸式体验中
产生灵感和创造力。”
“要充分考虑本科生的优势和特点,
他们的创新力、想象力、主动性都是很强的。”
活动现场
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龚斌磊对话
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张晖
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教授何洁
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颂
共同讲述指导学生开展科研的感悟
以精彩分享彰显育人初心
他们寄语同学们
要选择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问题和方向
认同并坚持自己的选题
从兴趣出发,珍惜内心的热爱
勇攀科研高峰
在这个平台上
更多的尝试成为可能
来自管理学院的胡俊铭
从代理成本角度分析了首次代币发行众筹
与传统奖励式众筹的本质差异
为企业、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了实用建议
助力区块链技术的健康发展与应用
“这个奖项对我来说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鞭策。
在这段学术旅程中,
我学会了如何在探索中不断突破自我,
也深刻体会到学术研究背后的坚持与专注。”
在本届获奖成果选题中
有这样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
和坚持求是创新的求是学子
主动拥抱新变革
敢于提出新问题
让不同学科交叉融合
新技术的发展能带来什么机遇?
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尹清宇
以StableMask为方案
引入伪注意力分数
通过调整掩码比例使注意力更均衡
并自然融入绝对位置信息的表达
为语言模型优化提供了新视角
“在当下AI技术蓬勃发展的浪潮中,
语言学等领域同样需要顺势而为,
寻找创新发展的方向。”
尹清宇说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理论创新的起始
来自光华法学院的邵敏杰
在《民法典》颁布不久
对第419条抵押权存续期间规则作了深入讨论
详细考证抵押权存续期间
在清末、民国、改革开放后
及至《民法典》的由来和演变
提出条文修改意见
“敢于提出新问题,就是要不唯上、不唯书,
以学术勇气面对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方法。
未来,我希望能继续从比较私法与私法史的角度
对民法典中的重要规则和制度展开研究,
进行基础的、交叉的、有‘求是’品格的研究。”
邵敏杰说
学科交叉,共融共通
来自艺术与考古学院的赵思涵
将化学与考古联动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和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
首次科学地证实了彩绘文物中
植物颜料川黄檗的使用
丰富了对古代植物颜料技术的认识
促进彩绘文物本体保护和工艺传承
“我将化学作为一种解决考古问题的工具,
致力于珍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学科交叉不仅是现代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更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
希望未来能够运用更多科技力量,
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
赵思涵说
十年来
秉持海纳江河、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
不唯成果形式、年级高低、所在院系
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涌现了一代代优秀的浙大文科人
它激励着同学们开拓创新,勇毅前行
也见证着科研理想落地生根,薪火相传
2013年
邵斌是首届学生人文社会科学
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的获得者
2024年
作为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他指导的本科生胡锐涛获得一等奖
“从学习者到指导者,
我目睹了语言研究方法的日新月异,
也感受到浙大文科走向世界一流的坚实步伐。
十年的学生成果奖,
见证了浙大人文社科学者的成长与传承。”
邵斌说
“用三个词来概括我和学生奖的故事,
那就是成长、蜕变和传承。”
从三届学生奖的得主
到今年指导的第一名本科生获奖
在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卢圣华看来
学生奖不仅见证了他的成长
更持续鼓舞着他沿着学术道路走下去
激励他向着更出色的研究而努力
并将不断求索的精神传承下去
“在和我的学生一起梳理思路、寻找答案的过程中,
师生间的双向奔赴常常让我感到欣慰和感动。
期待同学们能在人文社科研究的广阔天地中,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浙大的几年,是我最美好的时光,
首届学生奖的获奖成果也成为了我
后续研究的重要基础。
兴趣是学术研究的基础,
但长期的持之以恒,需要成就感去促动。
努力取得成就,成就获得尊重,尊重滋生幸福。
最终,让有获得感的事业伴随成长、通往自由
——这便是‘奖’的意义。”
首届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
现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教授赵星说
瀚海无边,奋楫可抵
云霄万里,振翅可至
在十年这一重要节点
我们回首过去
看到的是灿若星辰的学术成果
展望未来
期待着更多熠熠生辉的学术人才
浙江大学将继续高度重视文科建设
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积极推进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
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