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冲锋衣圈变天了?这6个牌子正悄悄抢市场
发布时间:2025-05-03 15:28 浏览量:8
最近刷朋友圈,发现我爸那个穿了十年西装的老古董,居然穿上了亮橙色冲锋衣!
更离谱的是,他还吐槽:“现在满大街都是可隆、始祖鸟,我穿个新牌子咋了?” 这才发现,中年男人的冲锋衣圈,早就在悄悄变天了——从“十个男人八个可隆”的同质化,到猛犸象、凯乐石、伯希和等品牌的集体突围,一场关于“中产审美”的争夺战,正打得火热。
前几年,始祖鸟和可隆几乎垄断了中年男人的衣柜。
一个是“中产三宝”的身份象征,一个是体制内“新贵”的标配,穿件鸟牌或可隆,仿佛自带“我有品味且买得起”的隐形标签。但最近两年,这种“垄断”明显松动了:小区里遛弯的大叔开始穿亮黄色猛犸象,同事老爸爬山晒照用的是凯乐石,连我爸都捧着手机研究“伯希和是不是比可隆轻”。
变化背后,是“撞衫尴尬”和“性价比觉醒”的双重暴击。有网友调侃:“周末去公园,能看到二十件同款可隆,跟开品牌展销会似的。” 更扎心的是,一件基础款始祖鸟动辄四五千,可隆也要两三千,而猛犸象软壳用着Gore-Tex Windstopper面料,凯乐石自研防水膜成本比Gore-Tex低30%,价格却能便宜三分之一。用网友的话说:“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凭啥给logo交智商税?”
户外圈有句话:“硬壳看鸟,软壳看象。” 这个150多年的老牌子,把软壳冲锋衣玩出了花——GORE-TEX Windstopper三层结构防风又透气,Texapore Softshell专利面料平衡了防水和轻便。关键是配色够野,亮橙、荧光绿往身上一穿,中年大叔秒变“山系潮男”,完全没“装嫩”的尴尬。
“山下都是始祖鸟,山上都是凯乐石。” 这句圈里话可不是吹的。凯乐石Mont-X系列用75D GTX 3L面料,全压胶工艺能扛高海拔极端天气;更绝的是3D立体剪裁,腋下留足活动空间,腰部抽绳能藏住中年发福的小肚子,被网友称为“中年去油神器”。
“减负”是户外圈的新趋势,Mont-bell把“轻”做到了极致。三层压胶Goretex面料又轻又抗造,亚洲人体工学剪裁贴合身形,完全没传统冲锋衣的“臃肿感”。
招牌雨舞者系列颜色清新,中年男人穿它爬山、遛娃,既实用又不土气。
迪桑特被喊“始祖鸟平替”,靠的是真本事——双膜三层面料对标始祖鸟Pro系列,超声波粘合工艺彻底解决渗水问题;3D Motion Arch立体剪裁专为亚洲男性设计,打高尔夫、滑雪时动作更流畅。
关键价格比鸟牌便宜一半,中产买得更踏实。
迪卡侬冲锋衣不是专业顶流,但胜在“接地气”。MH500系列自研DryTech防水膜对标哥伦比亚,价格只要几百块;NH500 Arpenaz带反光条和隐藏耳机孔,城市通勤超实用。网友说得直白:“日常遛弯、短途露营,买迪卡侬足够,没必要花大价钱。”
最让人意外的是伯希和——这个成立13年的新锐品牌,2024年收入从3.78亿飙到17.66亿,冲锋衣卖了380万件,最近还递交了港交所招股书。
它靠电商起家,早期打“始祖鸟平替”标签,现在砸钱做高端线,联名款曾卖爆4万件;腾讯持股10.7%,资本加持下,正从“平替”向“新中产标签”冲刺。
中年男人的冲锋衣选择变了,本质是中产消费观的升级。
以前买衣服看logo,现在看“值不值”:功能性够不够强?版型贴不贴身材?价格划不划算?这种转变,连市场数据都在佐证——2024年冲锋衣声量增速233.6%,但“配色单一”“保暖不足”的吐槽少了,“穿着舒服”“适合日常”的好评多了;93.6%的消费者是年轻上班族,他们要的不是“炫耀”,而是“实用又好看”。
有网友说得好:“以前穿鸟牌是为了证明‘我买得起’,现在穿猛犸象、凯乐石,是为了证明‘我懂行’。” 从盲目跟风到理性选择,从“标签崇拜”到“自我表达”,中年男人的冲锋衣圈变天,何尝不是中国中产阶层消费成熟的缩影?
下次再看到穿冲锋衣的中年男人,别急着贴“油腻”标签——他可能刚研究完Gore-Tex和自研防水膜的区别,挑了三个月版型,最后选了件既抗风又显瘦的“小众宝藏”。这不是“妥协”,而是用更清醒的消费,过更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