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再生稻模式的探路者—— 记南京市六合区龚胜行家庭农场
发布时间:2025-03-12 11:05 浏览量:17
龚胜行家庭农场成立于2014年,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乌石社区,龚胜行为农场主。农场主要从事粮食种植,种植面积从最初的十几亩扩大到最多时的1000多亩,因为龚胜行身体原因,目前种植面积为350多亩,年总收入80多万元,其中种粮收入70多万元,年利润20多万元。农场敢于创新,改变当地传统的“稻-麦”种植模式,勇做苏北地区再生稻模式的探路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六合区位于长江以北,冬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十几度,目前除龚胜行家庭农场,当地几乎没人种植再生稻。由于经常参加培训,龚胜行认识了不少专家,也曾到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咨询,专家们一致认为苏北的气候不适宜种植双季稻。龚胜行没有放弃,于2018年开辟一块试验田,摸索种植再生稻。第一季水稻收割后留高桩,在田间留水,没有施肥,再水稻长出来了,但产量很低,亩均产量仅100来斤。第二年,龚胜行增辟试验田,有的施用肥料,有的不施肥料,对比结果表明,施肥后产量明显提高。通过逐年摸索,农场再生稻种植经验日益丰富,产量也不断提高。
2024年,农场再生稻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初期预估平均产量能达500斤/亩,但由于遭遇高温、干旱和台风天气,再生稻生长受到了较大影响。再生稻成熟的时候,农场邀请水稻专家前来观摩指导,该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在苏北地区,再生稻有这么好的收成,还是第一次看到。经最终收获测产,农场再生稻平均产量达300斤/亩。
以2024年的生产情况为例,农场主龚胜行对比“稻-麦”和再生稻模式,算了一笔效益账。这两种模式,第一季的产量差不多,都在1200斤/亩水平。接茬种小麦,小麦产量在750斤/亩,小麦收购价格为1.18元/斤,一亩地产值为885元,扣除种子、肥料、作业等成本550元,净利润达335元。种植再生稻,因为不需要种子、农药及插秧等作业投入,主要是追肥、收割作业,总成本不超过150元/亩,同时因为不打农药,再生稻品质比第一季更好,加工厂订单收购价格为1.5元/斤(比普通稻谷高2~3毛钱),亩产值为450元,净利润达300元。相比种植小麦,再生稻亩均净利润少了35元。
龚胜行认为,长远来看,种植再生稻产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比种植小麦更具经济优势,一定会在当地得到认可和推广。这些年来,农场不断总结再生稻种植经验和教训,调整生产管理方法,包括种植时间提早、管理到位,如果不出现极端天气,产量完全可以达到500斤/亩,利润水平超过种植小麦。2025年,农场将继续完善再生稻生产模式,将350多亩地都种植双季稻,力争平均产量达500斤/亩。